2025年3月4日,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的闸门轰然落下。同日,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以雷霆之势宣布反制措施: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报复性关税,其中300亿加元商品关税立即生效。北美大陆的贸易战火就此点燃。
关税拉锯战步步升级:
3月12日,美国钢铝关税全面铺开,特朗普一度威胁对加拿大产品征收50%惩罚性关税,最终撤回但维持25%基准税率
4月3日,美国汽车进口关税生效,新任总理卡尼随即宣布对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美国进口汽车征收同等25%关税
6月,美国将多数贸易伙伴的钢铝关税上调至50%,加拿大斥之为"不合理且非法"
白宫玫瑰园的交锋:
5月6日卡尼访美期间,两国领导人在记者会上展开微妙博弈。卡尼冷静陈述经济现实:"我们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两国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加拿大生产车辆中半数零部件来自美国。"特朗普则强硬回应:"我们要自产汽车,不需要加拿大汽车,也不需要加拿大钢铁。"
数字税触发谈判危机:
6月底,美国以加拿大征收数字服务税为由单方面中止贸易谈判。这场风波直至加方取消相关税收措施才得以平息,但裂痕已然加深。
反制背后的经济逻辑:
卡尼政府始终以"对等原则"作为反制核心。当美国关税大棒挥向1550亿加元商品时,加拿大以同等规模、同等税率精准还击。这种策略不仅是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捍卫,更揭示了北美产业链深度互嵌的现实——正如卡尼强调的汽车产业共生关系,贸易战终将造成双向伤害。
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关税攻势,卡尼以"不合理且非法"的严正指控,道出了国际经贸秩序遭受的冲击。从钢铝到汽车再到数字领域,这场持续数月的贸易对抗印证了:当经济胁迫遭遇系统性反制,最终只会造就没有赢家的困局。北美自贸协定的理想图景,正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铁幕下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