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债券管理机构品浩(PIMCO)环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安德鲁·波以斯的最新研判,揭示了特朗普选择美联储主席的深层逻辑:尽管特朗普频频施压降息,但面对四位主要候选人——哈塞特、沃什、贝森特和沃勒,波以斯评价他们“都是相当称职的候选人”,这意味着特朗普最终可能回归传统任命路线,而非选择激进派人物。
当前角逐美联储主席职位的四位核心人物,各自带着不同的政治筹码与专业背景登上特朗普的考量名单:
凯文·哈塞特:现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与特朗普关系密切,6月至少两次与特朗普会面讨论该职位。他的优势在于政策协调能力,但市场担忧其独立性不足。在预测平台Polymarket上,其提名概率达33%,位居第一。
凯文·沃什:前美联储理事,拥有深厚货币政策经验,被视为“建制派安全牌”,提名概率约30%,紧追哈塞特。
斯科特·贝森特:现任财政部长,深得特朗普赏识——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公开表示“更喜欢贝森特而非鲍威尔”。但其概率仅18%,部分因财长转任联储主席存在制度冲突。
克里斯托弗·沃勒:现任美联储理事,由特朗普首任期提名。虽在Polymarket概率仅7%,却被华尔街视为“最稳妥选择”。他既支持数据决策,又呼应降息需求,能平衡独立性与政策适配性。
值得注意的是,31%概率指向“年底前不宣布人选”,反映特朗普仍在观望政治时机。
特朗普对现任主席鲍威尔的攻击已升级为系统性施压:
7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要求立刻降息,甚至威胁任命“影子主席”架空鲍威尔,直击美联储独立性核心。
此前他多次辱骂鲍威尔是“慢半拍先生”、“顽固的骡子”,并在内阁会议指控其“欺骗国会”,要求其辞职。
政府官员形成围攻之势:财长莫内宣称“9月前必降息”,联邦住房金融署呼吁国会调查鲍威尔,贸易顾问纳瓦罗更煽动其他理事“推翻鲍威尔决议”。
面对政治压力,美联储内部裂痕加深:
鸽派阵营:以沃勒和鲍曼为首,主张及早降息。沃勒坚持“关税仅引发一次性涨价”,支持7月启动降息,其立场被解读为向特朗普靠拢。
鹰派阵营:警惕四年高于2%的通胀顽疾,认为消费者已适应高物价,降息可能引爆二次通胀,主张全年按兵不动。
鲍威尔的走钢丝策略:一方面承认“降息门槛已降低”,暗示夏末可能行动;另一方面强调需观察7-8月数据,因关税影响存在滞后性。
尽管特朗普强力干预,降息进程仍迷雾重重:
RBC资本最新报告将降息时点从9月推迟至12月,认为需同时满足两大条件:关税通胀温和化、劳动力市场显著疲软。
市场共识指向全年降息50基点,但波以斯警告:短期债券受支撑,长期债券风险敞口脆弱。
更深层矛盾在于政策逻辑冲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对巴西钢铝课征50%关税)推高进口成本,与降息刺激需求的目标相互抵消,可能将美国拖入“滞胀”陷阱。
沃勒在美联储议息会议上的沉默与哈塞特进出白宫的身影,构成这场权力博弈的隐喻。特朗普需要一位既能执行降息、又不撼动市场信心的主席,而沃勒的“数据驱动”面具与哈塞特的“忠诚”标签,恰似美联储百年独立传统与民粹主义拉锯的缩影。
随着鲍威尔的任期在倒计时中摇晃,无论最终谁执掌美联储,这场博弈已证明:央行独立性的围墙一旦出现裂痕,修复它将比降息50个基点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