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FX市场资讯

首页-atfx市场资讯-正文
ATFX官网:全球股市普涨:贸易局势缓和提振市场信心,日经225指数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的背景下,金融市场迎来了一轮强劲的上涨行情。2025年8月12日,亚太股市普遍走高,其中日本日经225指数突破历史高点,欧洲股市也集体高开。这一轮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中美暂停实施高额关税、美日贸易协议达成以及全球科技股的强劲表现。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市场上涨的多重因素,探讨各主要市场的表现差异,并评估这一乐观情绪能否持续。

贸易局势缓和成市场催化剂

全球金融市场在2025年8月迎来了一波强劲的上涨行情,而这轮行情的核心催化剂正是贸易紧张局势的显著缓和。8月12日,中美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宣布自当日起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这一决定直接缓解了市场对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升级的担忧,为风险资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美日贸易关系也取得积极进展,美国确认将停止对日本叠加征收普遍性关税,并承诺将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这些贸易政策的积极变化共同营造了有利于股市上涨的环境。

市场反应迅速而强烈。日经225指数在8月12日早盘大涨1.53%,报42461.02点,突破了去年7月创下的历史高点。随后该指数涨幅进一步扩大至2.5%,触及42,867.69点的新高。日本东证指数同样表现强劲,上涨1.19%至3060.33点,同步刷新纪录。这种同步创新高的现象表明,市场乐观情绪不仅限于出口导向型股票,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日本上市公司。

贸易乐观情绪的影响范围远超日本市场。韩国综合股价指数创下8月高点,大涨近1%至3237.45点。澳大利亚标普200指数连续第二天上涨,盘中突破历史高点至8867.60点。欧洲市场同样受到提振,泛欧斯托克600指数延续涨势,银行股领涨。这种跨区域的同步上涨表明,贸易局势缓和带来的信心恢复具有全球性影响。

行业表现分化明显,出口依赖型板块成为最大赢家。在日本股市中,以夏普、爱德万测试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涨幅居前,分别大涨近8%和6.4%。汽车制造商也普遍走高,丰田和本田汽车均上涨近2%。这些行业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关税威胁的减轻直接提升了其盈利前景。半导体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受全球最大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上调销售预期的积极影响,相关日本企业股价大幅攀升。

市场分析师对贸易局势缓和的解读趋于一致。Nissay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分析师Toshiya Matsunami指出:"日本成功避免了最坏情况,尽管从长期看关税并非利好,但短期影响远低于此前市场的悲观预期"。KCM Trade首席市场分析师Tim Waterer则认为:"日本在关税问题上的确定性提升已成为市场焦点,与美国达成的协议为投资者提供了关键信心支撑"。这种专业共识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乐观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贸易乐观情绪有其特殊性。与以往单纯的"停战"或"推迟"不同,本次进展包含了实质性关税下调(如美日汽车关税)和制度性安排(如停止叠加征收普遍性关税)。美日协议中还包括了退还被多征收关税的承诺,这些具体措施增强了市场对政策稳定性的信心。中美暂停高关税的时限明确为90天,也为企业提供了可预见的经营环境。

大宗商品市场对贸易消息的反应较为复杂。布伦特原油期货和WTI原油期货在消息公布后一度分别上涨0.39%和0.34%,但随后下跌并吞没开盘涨幅。这表明能源市场对全球需求前景仍持谨慎态度。相比之下,纽约期金价格则因美国可能对金条征收关税的报道而创下历史新高,显示避险资产并未完全被风险偏好取代。

贸易局势缓和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存在差异。日本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受益最为明显,但共同社的调查显示,仅有约三分之一的日本大企业预期经济会继续增长,远低于今年1月调查时的七成比例。这表明企业界对前景的判断比金融市场更为谨慎。日本政府已将2025财年实际GDP增长预期从1.2%下调至0.7%,主要归因于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提醒市场不应过度乐观。

表:2025年8月12日主要股指表现对比

指数涨跌幅(%)点位主要驱动因素
日经225指数+2.542,867.69贸易缓和、科技股上涨
东证指数+1.193,060.33国内股票表现强劲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1.03,237.45风险偏好上升
澳洲标普200指数+0.138,856.30连续第二天上涨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0.2-银行股领涨

当前市场环境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政策风险溢价下降。此前,由于特朗普政府对多国挥舞关税大棒,投资者在估值模型中加入了较高的政策不确定性溢价。随着贸易紧张局势缓和,这部分溢价被快速剔除,推动股价上涨。花旗分析师已将日经225指数年底目标价定为45000点,高盛则将东证指数目标价定为3200点,显示机构对日本股市的乐观预期。

贸易局势的缓和不仅影响短期市场走势,还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布局。据报道,德国宝马、美国通用等车企已宣布在墨西哥追加投资,这种"近岸外包"趋势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影响跨国企业的资本支出决策。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些结构性变化比单纯跟踪关税数字更为重要。

日本股市领涨亚太:科技股与汽车股双轮驱动

日本股市在此轮全球涨势中表现尤为亮眼,成为亚太地区的领涨先锋。2025年8月12日,日经225指数一度飙升2.5%至42,867.69点,不仅刷新了今年7月创下的高点,更带动东证指数同步迈向新纪录。这一强劲表现背后是科技股与汽车股的双轮驱动,叠加美日贸易协议带来的政策利好,共同推动了日本股市的历史性突破。

科技板块的爆发性增长是此轮日股上涨的核心引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强劲复苏为日本科技企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存储芯片企业铠侠控股公布的亮眼业绩吸引了大量资金回流至日本科技股。与此同时,全球最大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上调销售预期的积极影响外溢至日本市场,半导体板块全线飘红。由于芯片与汽车制造商等出口企业在日本股市中占据重要权重,科技板块的崛起直接推动了日经指数的攀升。个股方面,科技股夏普大涨近8%,爱德万测试涨约6.4%,成为指数上涨的主要贡献者。

日本汽车产业同样迎来强劲反弹。作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行业约占日本8%的劳动力,是薪资增长的风向标。随着美国承诺将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丰田和本田汽车等主要制造商股价均上涨近2%1。这一涨幅虽然不及科技股耀眼,但对市场人气的提振作用不可小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获得了关税下调承诺,日本汽车制造商仍面临挑战。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受美国政府的汽车关税影响,丰田、本田等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在2025财年合计减少营业利润约2.6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2亿元),减利规模相当于七家车企上一财年营业利润总额的三成多。这种前景与股价上涨之间的反差,反映了市场更关注边际改善而非绝对水平。

日本股市此轮上涨的另一个特点是交易量显著放大。尽管正值"盂兰盆节"假期,周二的成交量依然较过去20个交易日均值高出40%以上,表明投资者入市意愿强烈。这种放量上涨的技术形态通常被视为趋势可持续的积极信号。市场分析师认为,避免重回4月贸易战情景、货币政策正常化、强劲的企业盈利以及美日贸易协议的明确性共同推动了日本股市创下历史新高。

从指数构成来看,日经225指数与东证指数表现出有趣的差异。今年以来,由于对关税的担忧促使投资者青睐更多国内驱动型股票,东证指数的表现(累计上涨11%)一直优于日经225指数(上涨9%)。日经225指数更关注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等出口企业,因此对贸易政策变化更为敏感。随着贸易紧张局势缓和,这种表现差异正在收敛,日经225指数有望迎来补涨行情。

外资流向的变化对日本股市影响显著。美日贸易协议的达成"为投资者带来了一些确定性",促使国际资金重新配置日本资产。KCM Trade首席市场分析师蒂姆·沃特尔(Tim Waterer)表示:"交易者看到印度、瑞士被征重税,现在认为相比之下,日本的处境要好得多。日本的关税目前是15%,已经算轻了"。这种相对优势吸引了寻求避险与增长平衡的国际投资者。

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预期也为股市提供了额外助力。市场普遍预期日本政府将推出更多国内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这些潜在措施可能针对消费领域,以抵消出口不确定性的影响。日本内需疲软,家庭消费增长不及预期,政策干预的必要性上升。如果刺激政策如预期般出台,将进一步改善市场对日本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

从估值角度看,日本股市仍具吸引力。尽管创下历史新高,但日经225指数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市盈率约为16倍,低于全球多数主要市场。企业治理改革的持续推进也提升了投资者对日本上市公司改善股东回报的预期。软银集团在扭亏为盈后股价飙升至纪录高位,索尼在上调营业利润指引后股价继续上涨,这些个案展示了日本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潜力。

表:日本主要企业2025年8月12日股价表现

公司名称行业涨跌幅(%)影响因素
夏普科技+8.0半导体行业复苏
爱德万测试科技+6.4业绩超预期
丰田汽车汽车+2.0汽车关税下调
本田汽车汽车+1.9汽车关税下调
软银集团科技/投资+10.0*扭亏为盈

(*注:软银集团涨幅为近期高点,非8月12日单日涨幅)

日本股市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根据日本共同社10日发布的调查,在美国对日加征关税给经济带来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仅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日本大企业预期日本经济会继续增长,而在今年1月调查时,作此判断的企业达七成。这种企业信心的大幅下滑可能限制股市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接受调查的113家日企中,68%对美国加征关税影响表示"担忧"或"有些担忧",表明贸易风险并未完全消除。

从板块轮动角度看,日本股市可能正处于从防御性股票向周期性股票切换的阶段。此前表现优异的国内需求导向型股票(如零售、医药)可能让位于科技、汽车等出口相关板块。这种轮动如果持续,将有利于以出口企业为主的日经225指数继续跑赢东证指数。

长期来看,日本股市的表现将取决于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除了贸易政策走向外,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企业盈利的实际增长、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速度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师普遍认为,随着外部压力逐渐缓解以及科技板块的持续发力,日经指数的上涨势头有望延续,但长期走势仍取决于全球贸易环境以及日本国内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

欧洲股市同步走高:银行股领涨与经济乐观情绪蔓延

在欧洲市场,贸易局势缓和的积极影响同样显著。8月12日,欧洲主要股市集体高开,延续了近期的上涨趋势。这一波欧洲股市的上涨行情有着鲜明的特点——银行股成为领涨板块,而市场对欧洲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正在形成。与亚太市场不同,欧洲股市的上涨更多受到本土因素驱动,包括强劲的企业财报、美联储降息预期以及地区特定的政策环境改善。

银行板块的强劲表现是欧洲股市最突出的特征。欧元区银行指数在近期交易中劲升1.9%,年内累计涨幅已达惊人的56.8%,成为表现最强劲的板块。这一非凡表现背后有几重推动力:首先,欧洲银行股估值长期处于低位,具有天然的估值修复动力;其次,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预期增强了市场对银行净息差改善的期待;最重要的是,银行板块财报季表现优异,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策略师指出:"金融板块再次成为核心驱动力,板块整体业绩优异,占据了本季度正向业绩惊喜的三分之二"。这种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而非单纯的乐观预期,为银行股的上涨提供了坚实基础。

欧洲股市整体也呈现出稳健上涨态势。泛欧斯托克600指数(STOXX 600)在8月8日当周累计涨幅达2.2%,录得十二周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个股方面,德国IT服务商Bechtle股价飙升11%,居STOXX 600指数涨幅榜首,该公司确认全年盈利指引的行为获得了市场认可。比利时莲华饼干公司(Lotus Bakeries)公布强劲上半年财报后,股价大涨10.9%,创下一年多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这些个股表现反映出欧洲企业盈利能力的普遍改善。

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变化对欧洲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市场依然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恢复降息,这种预期导致美元承压,周线下跌。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提振了全球风险偏好,资金从美国向其他市场轮动的趋势初现端倪。IG集团首席市场分析师Chris Beauchamp指出:"美国市场的强势正在迅速回归,但我们仍认为欧洲存在大量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这里有优质企业,盈利增长依然可观"。这种相对价值的主张吸引了国际投资者重新关注欧洲市场。

欧洲企业展现出的抗关税韧性也值得关注。全球最大烈酒制造商帝亚吉欧(Diageo)公布即使面临美方加征关税,其2026年销售额预计将保持持平,并上调成本削减目标,股价应声大涨4.9%,带动食品与饮料板块上涨1.2%,成为当日表现最佳的行业板块。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Infineon)上涨4.6%,该公司小幅上调全年利润预期,并指出尽管关税担忧犹存,全球半导体市场正显现复苏迹象。这些案例表明,部分欧洲企业已经成功适应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环境,通过供应链调整和成本控制减轻了关税冲击。

地缘政治因素的缓和也为欧洲股市提供了支持。彭博社报道称,美俄双方正在寻求就乌克兰战争停火达成协议,这一消息降低了地缘风险溢价。虽然防务类股当日因此下跌0.8%,但整体市场风险偏好得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防务板块年初至今仍录得51.4%的涨幅,仅次於银行板块,表明投资者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谨慎。

欧洲各区域市场表现存在差异。德国DAX指数受工业股推动表现稳健,法国CAC 40指数上涨0.4%,而英国股市则受到帝亚吉欧等消费类股强劲表现的支撑。这种差异化表现反映出欧洲经济内部的不均衡复苏,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板块轮动的机会。

企业并购与重组活动的升温也是欧洲市场的亮点。德国工业集团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将对其防务部门剥离计划进行表决,该消息令其股价上涨2.7%,因欧洲防务支出上升被视为其估值利好。英国医疗器械制造商施乐辉(Smith+Nephew)宣布将在今年余下时间内启动5亿美元回购计划,股价飙升15.3%。这些公司层面的积极行动表明欧洲企业正在主动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股东回报,这种趋势若持续将有力支撑股市估值。

欧洲股市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经济数据方面,最新调查显示,欧元区7月商业活动较6月略有提速,但需求依旧低迷。这种弱复苏的宏观经济环境可能限制企业盈利的进一步改善空间。德国再保险巨頭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e)下调年度保費收入預期,股价应声下跌7.2%,为STOXX 600指数跌幅前列。保险板块整体回调1.6%,前一日刚刚触及历史新高,显示部分板块已出现获利回吐迹象。

欧洲股市的未来走势可能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一是美联储实际降息的幅度与节奏,这将影响全球资金流向;二是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过于激进可能压制经济复苏,过于迟缓则不利于银行盈利;三是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特别是俄乌冲突的最终解决方式;四是欧洲企业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目前已有53%的STOXX 600指数成分股公司盈利超过分析师预期,这一良好势头能否延续至关重要。

与美国和亚太市场相比,欧洲股市的上涨显得更加"理性"——更多由盈利改善驱动,而非单纯的政策预期或流动性推动。这种特质可能使欧洲市场在波动加大的环境中表现出相对防御性。DWS首席投资官Ivy Ng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有一位更偏鸽派的美联储理事当然是好事。但归根结底,美联储仍更多是数据驱动的,所以我们非常关注经济数据"。这种务实态度可能成为欧洲市场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