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关税阴影下,美国经济正走在一根微妙的钢丝上,一端是避免衰退的微弱希望,另一端是增长停滞的沉重现实。
经济学家们对美国2025年经济前景的判断正悄然转变。最新预测显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从峰值回落,但仍高达40%,远超过历史平均水平。
高盛将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从35%上调至45%,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模型则显示衰退可能性达到40%。
与此同时,增长引擎却明显乏力。多家机构将2025年美国GDP增速预期腰斩,摩根大通预测全年经济收缩0.3%,彼得森研究所则预计第四季度增速降至0.1%。
2025年初的美国经济曾笼罩在浓重的衰退阴云下。华尔街经济学家们一度将衰退概率调高至令人不安的水平——45%的衰退可能性,意味着美国经济几乎是在抛硬币决定是否陷入萎缩。
市场一度陷入恐慌。道琼斯指数经历自2020年3月以来最糟糕的一周,暴跌近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达10%,正式进入熊市。
转机出现在政策微调。当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部分对等关税90天,并豁免电子产品关税后,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喘息空间。供应链的极端压力有所缓解,企业库存调整逐步正常化。
消费领域的韧性成为避免衰退的关键支撑。尽管面临通胀压力,消费支出仍占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防止经济自由落体的最后防线。尤其汽车销售在关税生效前出现抢购潮,暂时支撑了零售数据。
风险并未完全消散。穆迪已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是继标普2011年降级后美国信用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打击。市场对美国财政管理的信心动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5%,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升至7.2%。
美国经济即使避免衰退,也难以逃脱增长乏力的困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最大阻力,特朗普政府的“解放日关税”政策导致平均关税水平从2.2%飙升至23%,几乎上涨十倍。
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耶鲁大学研究显示,在其他国家反制措施下,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和5400美元。这等同于一次突如其来的大规模加税。
通胀压力持续蚕食购买力。核心PCE物价指数预计在2025年底升至4.4%,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经济学家预测,到2025年底CPI同比涨幅将达到3.6%,明显高于1月份预测的2.7%。
劳动力市场也出现疲软信号。尽管3月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但失业率升至4.2%,经济学家预计年底失业率将进一步上升至4.7%。摩根大通预测,经济活动的衰退将推高失业率至5.3%。
企业投资决策陷入深度冻结。政策反复无常让长期规划变得不可能,摩根大通CEO指出很多企业已暂停投资计划。供应链中断导致的成本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形成投资-消费双重下行的恶性循环。
美国经济的深层问题远超周期性波动。联邦债务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23%,国债危机已达临界点。前美联储官员警告,当前政策正在重复1970年代的错误。
债务结构呈现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穆迪报告显示,每征收1美元税收就有19美分用于支付旧债利息,这意味着近半财政赤字实为债务自我繁殖的产物。
2024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首次超过国防预算,达1.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福利支出刚性化严重挤压财政调整空间。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强制性支出已占联邦预算的73%,使财政政策几乎失去弹性。企业税率从35%骤降至21%后,政府未能相应缩减福利支出,导致税基萎缩与赤字膨胀同时发生。
政治极化让解决问题变得几乎不可能。白宫将财政恶化归咎于“前任政府的过度支出”,国会两党互相指责对方导致税收失衡。这种互相掣肘使结构性改革举步维艰,而历史经验表明,当债务与GDP之比突破120%后,政策调整窗口期通常不足两年。
在整体疲软的环境中,人工智能投资成为难得的增长点。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AI投资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推动,贡献0.25个百分点。
数据中心建设和电力结构支出将为结构投资贡献3.5个百分点,并对GDP贡献十分之一。
AI相关投资在过去一年显著加速,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和2026年持续。数据中心、电力结构和相关技术设备的投资增加直接推动GDP增长。大摩预测,实际商业固定投资将在2024年增长4.0%,2025年增长3.9%。
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有所缓解。随着经济增长低于潜在水平,失业率在2026年将上升至4.5%,但2025年预计保持在4.1%的相对低位。这种温和的劳动力市场降温有助于控制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风险。
消费基本面依然稳固。尽管增速放缓,但大摩预计2025年实际消费增长仍有2.0%,2026年为1.3%。服务消费虽然放缓幅度大于商品消费,但较低的利率环境仍在支撑耐用品消费。
美联储货币政策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要求降息刺激;另一方面,核心PCE通胀率预计在2025年保持在2.5%,高于美联储目标。这种“滞胀”环境令决策者左右为难。
市场预期与政策现实出现明显分歧。虽然市场预计2025年将降息两次,但大摩认为美联储将在上半年降息至3.625%后暂停行动。只有在通胀稳定并开始下降,经济增长因关税显著放缓后,才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恢复降息。
美国政策的外溢效应正在冲击全球经济。世贸组织总干事警告,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约1%。彼得森研究所预计,2025年全球实际GDP增速为2.7%,较2024年的3.2%显著放缓。
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加速。金砖国家大幅提升本币结算比重,东盟国家启动区域数字货币结算试验,全球资本悄然撤离美元体系。美元指数跌至三年新低,避险资金疯狂涌入黄金市场,推动现货黄金价格升破3200美元大关。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当前的美国经济困境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有着惊人相似:政策反复、通胀顽固、增长停滞4。不同的是,如今美国背负着36万亿美元债务,利息支出已超国防预算5。
美联储工具箱日渐单薄,而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汹涌——金砖国家提升本币结算比重,东盟启动数字货币结算试验5。当达利欧将美债危机喻为“经济心脏病”时,美国经济已站在十字路口:向左是衰退深渊,向右是滞胀泥潭,中间那条名为“软着陆”的小径,正变得越来越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