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FX市场资讯

首页-atfx市场资讯-正文
ATFX官网:大涨180%之后,泡泡玛特站在估值十字路口

市场对泡泡玛特能否维持高增长的分歧从未如此巨大,分析师目标价差距超过百亿港元,投资者在高空钢丝上寻找平衡。

华尔街交易大厅屏幕上,泡泡玛特的股票代码旁闪烁着“+180%”的年度涨幅数字。交易员们却分成两派激烈争论:一派认为这是中国潮玩巨头全球扩张的开始,另一派则担忧这已是泡沫绽放的最后一刻。

这家以盲盒玩偶征服年轻消费者的公司,今年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股价飙升180% 背后,是Labubu等IP在全球引发的抢购狂潮——从巴黎老佛爷百货到悉尼市中心,数百人排队等待新店开业的画面在社交媒体疯传。

然而在耀眼光芒下,暗流涌动。瑞银分析师敏锐指出,当前股价隐含着一个矛盾信号:尽管分析师预测泡泡玛特2025/2026年现金流回报率将达40%以上,市场定价却显示投资者预期到2029年这一数字将回落至32%。


01 现象级增长,现象级估值

Labubu这个有着尖牙的萌怪形象,成为泡泡玛特征服全球市场的秘密武器。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收入同比飙升165%-170%,其中国内增长95%-100%,海外市场更是暴增475%-480%。这样的增长速度让传统消费品公司望尘莫及。

在财务指标上,泡泡玛特展现出惊人实力。2024年公司利润率高达42%,远超同行约20%的长期中位数水平。其现金流投资回报率(CFROI)已升至24%,预计2025/2026年将达到40%以上。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描绘了更宏伟的蓝图:泡泡玛特海外销售额将在2025年同比增加152%,2025至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42%,占2027年总销售额的65%

支撑这种增长的是泡泡玛特快速扩张的全球版图。2024年,泡泡玛特海外门店达到80家,全年新增42家。今年,公司计划在海外新增50-60家门店,从越南岘港的古堡主题店到巴黎老佛爷百货的快闪店,泡泡玛特正以惊人速度占领全球市场。

02 乐观者的理由:全球IP帝国的崛起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6月将泡泡玛特目标价上调至302港元,这是目前华尔街最乐观的预期之一。支撑这种乐观的是泡泡玛特展现出的全球IP运营能力

“Labubu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其流行程度不亚于哈利波特、星球大战和迪士尼等著名IP。”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如此评价。谷歌趋势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Labubu的全球搜索热度已与这些老牌IP巨头比肩。

泡泡玛特的成功不仅在于IP创造,更在于其高效的商业化能力。公司近期动作频频:推出限量艺术收藏卡牌、Labubu森林秘密基地系列拼搭积木、与Vans联名款产品。这些动作显示泡泡玛特正从单纯的盲盒公司,转型为多元化IP运营商

更令分析师兴奋的是泡泡玛特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能力。面对美国关税压力,公司迅速将产能转移至越南,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大部分美国商品将从越南发货。更关键的是,美国市场已接受新品提价12-27%,这种定价能力在消费品领域实属罕见。

东兴证券指出,泡泡玛特海外毛利率高达70%以上,小幅提价即可抵消关税影响。这种商业模式韧性,让看多者相信泡泡玛特能够维持高利润增长。

03 谨慎者的担忧:高估值下的暗礁

与机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隐含的谨慎预期。瑞银分析揭示出核心矛盾:分析师一致预测泡泡玛特CFROI将在2025/2026年达到40%以上,但当前股价隐含的2029年CFROI预期仅为32%。

这种谨慎源于对潮玩行业本质的深刻认知。瑞银报告指出:“与历史更悠久的同行相比,玩具行业的增长和利润率都具有周期性,当公司达到周期性高峰时,这两项指标通常会出现放缓。”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的警告更为直接。他在最新专栏中指出,泡泡玛特动态市盈率已超过80倍,“这一数字不仅远超传统消费股的估值水平,甚至在部分高成长科技股中也显得相当激进”。

80多倍的动态PE意味着,按照当前盈利能力,投资者需要八十年才能收回投资本金7。传统消费股估值通常在20-30倍PE之间,即使是高增长消费新势力也很少长期维持如此高的估值。

更深层的担忧在于盲盒模式的可持续性。宋清辉指出:“盲盒的魅力在于其‘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感和收集欲望。然而这种模式也容易导致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随着竞争加剧,泡泡玛特需要不断推出新IP维持热度。一旦IP孵化速度跟不上,或新IP未能达到预期热度,其高增长故事可能面临挑战。

04 三种未来:市场定价的隐含预期

瑞银HOLT模型为泡泡玛特勾勒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未来图景:

市场隐含情景中,当前股价已反映2028-29年销售增长放缓至24%,利润率从高点回归至公司五年中位数35%的预期。即使如此,这仍远高于同行6%的销售增长和20%的利润率中位数。

乐观情景下,若能维持28%的销售增长和40%的利润率,股价还有约43%的上涨空间。这代表市场认可其为“结构性赢家”,类似迪士尼等全球IP巨头的发展路径。

而在悲观情景中,若IP热度消退导致增长放缓至20%,利润率回归至接近同业的25%水平,股价将面临约42%的下跌风险。这代表市场将其视为“昙花一现”的潮流品牌。

摩根士丹利的估值模型同样揭示了市场预期与长期潜力的差距。该行指出:“现在的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泡泡玛特在2025年指数级的增长,但可能还没有考虑其长期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迪士尼、万代和三丽鸥等可比公司目前的PEG为1.7-3.5倍,反映了它们持久的品牌护城河8。泡泡玛特能否获得类似溢价,取决于其IP能否穿越周期。

05 十字路口的决策:投资者的两难

泡泡玛特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公司近期启动全球组织架构调整,在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设立区域总部4,这种架构下沉将提升各地市场运营效率。

同时,泡泡玛特正加速构建IP生态系统。除潮玩产品外,城市乐园项目已进入二期规划,IP价值挖掘从零售延伸到体验经济,有望进一步提升IP生命周期和价值。

对于投资者而言,核心决策点在于判断泡泡玛特能否从“中国潮玩品牌”蜕变为“全球IP巨头”。摩根大通认为,泡泡玛特领导着中国快速成长的IP商品市场,并在全球扩张中展现出强大野心和执行能力。

然而风险同样真实存在。申万宏源指出,泡泡玛特是“满足现代年轻人精神需求的产品”,这种情感价值既带来高溢价,也意味着消费者偏好变化可能迅速颠覆其地位。

投资泡泡玛特本质上是在两种信仰间做选择:一方相信其IP创造能力和全球扩张战略能支撑高估值;另一方则认为80倍PE已经透支了最乐观的增长预期。


投行的目标价分歧揭示了泡泡玛特估值之谜:摩根士丹利看高至302港元,而市场隐含预期则暗示着谨慎。在泡泡玛特悉尼旗舰店外,年轻人为Labubu新品排起长队;在基金经理的办公室,交易员紧盯80倍PE是否合理。

泡泡玛特的真正考验在于当全球门店达到数百家后,能否持续创造令Z世代心动的IP,而非复制过去的成功。东兴证券看到的“远超同业的竞争优势”与宋清辉警示的“高空钢丝”,正是这枚潮玩硬币的两面。

未来几年,全球商场里越来越多的泡泡玛特门店将成为实体化的K线图,每个货架上的玩偶都在无声诉说着一个IP能否穿越周期的故事。